

EMBA羽毛球赛有感:江湖行走,总遇高人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4-01 点击次数:5213
EMBA羽毛球赛有感:江湖行走,总遇高人
——写给张姐和我的伙伴叶伟贤
年过四十,已然不惑。可是深植于骨血中的性格中的强项和弱点,却总是若隐若现,紧紧跟随。虽然我拼尽全力,时时警醒,但依然在关键时刻,清晰显现,给我以影响。
先说张姐。我一到场上就注意到了她。但注意的原因不是因为她站在我的球网对面,也不是她戴在腿上的二个宽宽的护膝和一副深深的眼镜。而是她硬朗坚毅的面容和周身散发出的一种成熟稳重、很有力量的气场。双方站定,我有机会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她的表情。
暨大“中惠杯”首届EMBA羽毛球赛校友队混双队员:张黎红
只一眼,我的“大起大落、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性格弱点就直面了她的成熟稳定和每球必争的认真态度,她的气场隔着一张轻薄的球网向我压来——我的心理开始懈怠。我清晰地感觉到我的激情在快速地离开我的身体,我的意识也越跑越远。几次发球,我都不能正视她的面孔,在她的稳定而强大的气场面前,我只想安全防守,只想快速结束,只想离开那个让我压抑、焦燥的球场。
我心里非常明白我得坚强勇敢不能退缩,但我的心却无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我真希望这是场单打比赛,那样就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失误,而影响到我的伙伴和整体成绩了。我越来越沮丧,我不再说话,不再发出声音——我知道,我又被我的弱点准确地击中了!
现在可以来说说我的伙伴叶伟贤了。凡双打比赛,最在意的除了对手,就是自己的伙伴了。在羽毛球业余水平的比赛中,找到一位技术好、水平高的选手很容易,但是要找到一位懂得配合、能在赛场上各司其职、勇于补缺的伙伴却特别困难。每一位非专业的选手,都会在场上随意移动,充满激情地扑向每一只来球。而对于互相之间的补位和支持,却几乎没有人明白。所以,赛场上经常会出现二位单打技术都非常过硬的队友,却不能在双打比赛中获胜的场面。而我却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懂得团队合作、尊重同伴的好伙伴叶伟贤。
叶伟贤正反手都很过硬,步法灵活,动作规范。在遇到他之前,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和我一样在意团队、在意伙伴、愿意为了团队和队友牺牲自己的所谓高人。因此,在这一点上,我总有些自负,并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懂得退让、懂得尊重、懂得团队合作。而在这特别的场合,我遇到了和我有一样认知水平的叶伟贤,而他却比我整整小了7岁。这让我很有些惭愧。
言归正传。由于我和叶伟贤在团队配合方面的认知水平相当一致,所以我们的站位、分区非常流畅,只一个眼神和动作就能彼此心领神会,无须多言。每一次的挪移、闪动之中,我们俩都能准确补位、相互支持。当时,听着身后不时传来的清脆的击球声,听着每次必中的场下的欢呼声,我真是有种行走江湖、得遇知音的幸福感觉!
当我激情澎湃时,叶伟贤牢牢把住后场,对我创造的每次进攻机会都能完美把握,屡打屡中。那种气魄,简直是势压全场,拔剑如虹。当我被张姐的镇定影响,心神恍惚时刻,叶伟贤表现出了更让我感动的力量:他虽急却不燥,不怨不怪,一边拼力补漏,一边适时地给我鼓励。他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但一声一声的“刘老师”却直叫入我的心底,每一声都是一次有力的提拉。在这样的伙伴身边,我感觉到特别深沉的力量,那是我始终喜欢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是我在人群中总寻找不到的一种优秀品格!
在我的QQ留言里,我几年前就写下了不会改变的备注短语:“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年轻时武侠小说中那一面结缘、终生相守的高尚情结,早已深入我的骨血,养成我的性格。可很多年来,能够彼此珍惜、坚守承诺、相互欣赏、坦荡一生的朋友却根本象是在大漠之外,任孤烟落日,古道瘦马,根本难寻足迹。从外表看,我开朗、爽直,爱说爱笑。可在内心深处,我却自有自己的原则,苦苦地坚守着一些传统、高尚、尊贵的品质。这种坚守,让我孤独,让我总有种抬眼望,只见青峰流水,形单影只的寂寥和伤感。而现在,在这人声鼎沸的赛场之上,我却意外地得遇到了与我有相同修养的伙伴与对手。红酒也醉人,我愿意一饮而尽!
回家的路上,车流如炽,灯火辉煌。我的眼光有些迷离,心神也有些恍惚。这眼前笔直的大道,千百年前,是否也行走过武功高深的大侠,是否也有过一朝相知、终生相守的旷世情缘?在刀光剑影之中,在风霜雪雨之外,两双能紧握的大手,两颗能相知的真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一世最有意义的获得!
江湖行走,总遇高人!特此行文,以做纪念。
(刘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