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A名师讲堂:马明达教授:国学与管理的结合――《儒学及其当代管理学价值》课程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4-06 点击次数:4148
EMBA名师讲堂:马明达教授:国学与管理的结合
——《儒学及其当代管理学价值》课程
当前,全国正涌动着国学热,声势越来越大,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实现了复兴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管理的范畴上,儒学又是如何体现其价值的?儒学的思想能否运用于管理学中?儒学与管理到底有何联系?
为了阐述国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马明达先生设立了《儒学及其当代管理学价值》课程,从国学热与文化重建、国学的内涵、儒学要点、儒学的当代管理学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马明达教授是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之一,目前兼任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小龙研究会会长。曾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特邀嘉宾,凤凰大视野“奥运百年”系列节目主讲嘉宾和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主讲人。
社会转型与“国学热”的兴起
马教授指出,当前出现的国学热是近代以来的第三次高峰,与中国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就瞩目,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与官员贪腐问题,还有人文精神缺失和道德价值衰变等问题。马教授认为,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重建的思考。由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实际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和理念承接,也显现出了传统儒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马教授强调,当前越来越高涨的“国学热”,既是传统的回归,也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和文化特质的重新建构。
关于什么是“国学”的问题,马教授博古引今,总结了从古到今各种学者的提法。马教授归纳为,从狭义讲,“国学”就是中国的文、史、哲的综合之学,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的人文学科的融会贯通之学,而中国的人文学科的核心是儒学。从广义上讲,指相对于“西学”而言,所有中国人自已的传统学问,即除了文、史、哲、艺,还应该包括中国人自已所有的本土学问。
儒学与管理的结合
国学的核心是儒学,是儒学经典,所以国学热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学热。讲国学的当代价值,核心是儒学价值,讲孔孟之道的现代应用和创新。由此推衍到传统文化与学术的价值。孔子是儒学传统的最主要的承继者和倡导者,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主要建构人,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体现出来的许多价值观和精神,都可以运用到管理当中。
马教授把儒学的治世之道与当代的管理理念和体制相结合,总结出了对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的儒学思想。比如,“德”的自律和引领,是指作风、品行和操守的自律和施行,本质上是维持秩序的行为标准和一种人生荣誉。中庸之道” 就是不极端,不固执一见,充分考虑到人我之间的时空关系,以便进退腾挪,最大可能地避免对抗,以妥协求事果。儒家强调“信”,即诚信道德的建立和坚守。
马教授表示,儒学在具体的管理上并无多少可实际操作的东西,在具体管理上,儒学则吸取了许多兵学的东西,融兵入儒,是儒学的一大发展。所以当代讲儒学在管理和营销上的实际运用,主要是讲兵学,讲《孙子兵法》的管理学意义。
撰稿:谭雪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