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华商”时代的MBA教育-《中国企业家》专刊报道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11  点击次数:1895

| 李从东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企业管理也处在成熟过程中。这不得不使我去思考如何能通过一个桥梁和国外的商学院取得平等交流的地位。中国的商学院也要对世界的商业文化有所贡献,要在优秀商业文化的丛林中树立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表现。

 

MBA教育是现代商科教育的主体。截至2011年,中国本土MBA教育历经了20年的蓬勃发展。在这20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造就了巨大的用人空间。从1991年的9所试点院校,到2010236所获批院校;从199194人入学,到2010年超过3.6万人入学,数字的强烈对比,鲜明地勾勒出中国MBA20年的跃迁。有人质疑速度是不是太快,远远超过了这几年GDP的发展。其实MBA的发展从数量上看远远没达到市场需求的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在谈MBA数量趋势时万万不能忽略供给方面的质量。而MBA的质量与商学院教育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密不可分。

明确定位

回想起2005,我应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时讲的一段话:三个字是我对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定位的概括。这些年,我越来越认同这样的定位。就是侨校。不是简单的侨务工作,而是要面向海内外,维系、推广、发扬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如何抓住侨字,应该首先明确三种服务对象:第一种服务对象是在中国的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第二是在大中华圈或中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比如新加坡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企业;第三是在国外兴办的中国企业。

字就要体现广东的特点。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充分、最完善的地区,是商业活动最繁荣的地区,是企业家对于企业管理的需求最旺盛的地区,暨南商科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个区位特征。

 

字意指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是一个以商科见长的管理学院。重点是抓人、财、物三个字,是指行为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暨大在这个领域师资力量比较突出;是指以胡玉明、宋献中、谭跃为代表的财务管理团队,现在已经处于国内一流的行列;是指运营管理,如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等和物相关的学科。最近两年,暨大还增加了应急管理元素,最初主要面向政府和公共事件,但现在把学科里有些元素和商科的元素叠加后,也开始面向企业的突发事件。

 

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不主张简单地拿来、简单地引进、简单地输入,这些是在特定时期内有效的东西,但是它们不能变成永久的东西。首先,我们强调我们的商科教育尤其是MBA教育应该符合一些世界公认的质量标准,例如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今年刚刚通过了第一个国际认证。其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管理学院也要对世界的商业文化有所贡献。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企业管理也处在成熟过程中,人们对所谓中国模式的兴趣也在不断升温。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迎来了一个华商时代。这不得不使我去思考如何能通过一个桥梁和国外的商学院取得平等交流的地位。要在世界商业文化丛林中树立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

两个愿景

办学校不是办政府,更不是办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办商学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大学始终有大学的规律,按办学的规律去办,所有的钱取之于市场,取之于学生,还要用之于学生,反馈给社会,体现商学院的社会责任。

如同广东在全国经济中扮演排头兵的角色,既然是排头兵就不仅仅是自己把步子走好,还要带着队伍往前走,这是我们在面向实际和应用做的工作。针对前面提到的字,暨大提出一个概念叫华商管理。正如凤凰卫视是面向全球华人的电视台,暨大要做面向全球华人的商学院,要成为世界商学院当中的凤凰卫视。

今年春天,我去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访问,希望能够形成国际上有中国商学院参加的一个案例交换机制,也希望将来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在案例教学方面能够有一些独到的贡献,在中国商学院中能够引领潮流。为此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从前年开始成立了华商管理案例基金,资助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基于中国式管理实践的原创案例,并且把这些案例真正应用于教学,尤其是MBA的教学;第二件事,我们从2011年开始与毅伟商学院以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合作开办了一个案例工作坊,面向全国的商学院做案例教学的培训,让我们的老师能够得到系统的关于案例教学与创作的培训;第三件事是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发起和组织针对MBA学员的管理案例大赛。华商管理案例基金主要面对校内,第二和第三件事是面向全国的。我们希望能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一些开风气之先的事情。

中国MBA刚刚走过20年,锋芒砺就,桃李芬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一个更加光彩夺目的伟大时代!

-《中国企业家》专刊报道



リンクを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