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物以稀为贵”,到“物以知为贵”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15 点击次数:1907
从“物以稀为贵”,到“物以知为贵”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张志兵做客财富课堂,讲述艺术品投资新风向
6月11日下午,由CCTV证券资讯频道、财讯中国、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三期财富课堂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张志兵做客财富课堂,讲述了中国艺术品投资新风向。广东中铁产业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监张天祥、广州新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副总经理李思慧、以及暨大MBA学员共计约500名嘉宾出席了财富课堂。张志兵总经理指出现在这时代,艺术品不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物以知为贵”,作品值不值钱,不仅看它的艺术价值,还和整个艺术品市场产业链有密切关系,并就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产业链和资本运作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当代艺术品黄金时期
张志兵总经理认为,现当代艺术品投资,一定要关注三个时期的作品。第一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轮变革时期,其始于第一批留学西洋的艺术家,比如徐悲鸿,他们从传统绘画走出来,接触西洋绘画以后产生了化学作用。第二个时期是“文革”时期的艺术品。第三个时期从八五思潮开始,到八九年前后,国门一打开,所有思潮全都进来,受苏联社会主义写实教育的一些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冲动在被压抑以后又突然被释放出来,像陈逸飞、罗中立、张晓刚,方力钧,现在大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批艺术家,这些人的作品都卖了100万美金以上。
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创新
对于前段时间,备受媒体关注的天津文交所推出艺术品资产包事件,张志兵总经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2011年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各地破壳;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天津文交所发售白庚延的两幅画作,以1元一份的发售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涨到18元,收益率高达1800%。现在已经回落到7元。这种大起大落,不符合我们的消费观念,也遭受各界的质疑。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何新事物在新生的环境中,总不会一马平川地生长发展。”张志兵认为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创新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艺术品银行、艺术品基金、艺术品的份额化。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是其核心,艺术品投资基金现在只能说刚刚起步,其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突破与带动意义深远。
更多名家做客财富课堂
作为CCTV证券资讯频道、财讯中国全力打造的品牌活动“财富课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期。课堂以“分享财富智慧,打开投资视野”为宗旨,围绕“财富与投资”主题开讲。据悉,财富课堂已与暨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商学院,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广东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先后做客财富课堂开讲。接下来,财富课堂还将邀请到更多的金融界、证券界、投资界名家、专家出席开讲,听众除了广东各大院校MBA学员,还有CCTV证券资讯频道会员,以及战略合作机构会员。而作为主办媒体之一的财讯中国,为CCTV证券资讯频道全力打造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平台,致力于做会员的私人理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