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论坛-第十二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EMBA高峰论坛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24  点击次数:2242

2011618下午,第十二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EMBA高峰论坛之“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分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深圳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员、资深新闻媒体人曹景行先生主持。

首先,曹景行先生隆重介绍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以及他们共同探讨的主题。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教授,广州路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柯荣卿先生。他们在此共聚一堂探讨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相关问题。




    接下来,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由傅佩荣教授给大家做“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的主题演讲,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哲学盛宴。傅教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还从自身实际经历出发,通过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来探讨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他由《基督新教的人民与资本主义的印痕》这本书为出发点,探讨了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理论的关系,认为宗教信仰使得人们在精神层面追求取得成就、累积财富、改善社会,正是这种精神追求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而同样地,东亚文明和儒家文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儒家文明给勤奋的人们以思想支撑使得勤奋得以累计成为不平凡的成就。事实上,华人走遍世界,总是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色彩。文化分三个层次,器物、制度、理念。

 

今天的第一个主题——华商管理,属于制度层面,但制度背后有上升到理念的思想,傅教授谈到儒家文化是理念的代表。他从《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形象曹操和关于的比较,阐释了何为儒家文化。并且详细地讲述了儒家文化的几个层面。首先,因为有忧患意识,受儒家影响的人会努力奋斗,在事业上不断追求发展,而华商的背后是具有忧患意识。傅教授进一步从古代经典,特别是《易经》里的经典问题解释了忧患意识的内涵。他谈到人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观念才容易快乐,而儒家正是提倡这一正确的观念。傅教授从古今中外的例子中,说明一个企业家必须要具备“智、勇、仁、强”,而光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必须要有管理的价值观,这样才有内在的训练,才能持之以恒的表现出来。

 

傅教授还以幽默的方式阐述了外国人的罪恶感和中国人的羞耻心。傅教授从儒家文化的角度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华商的管理文化和教育。场内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几位嘉宾就华商文化与教育展开讨论。就该如何学习西方管理模式,傅教授认为,制度虽然重要,但制度背后的价值观同样需要重视,并且要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否则体制和理念格格不入并且无法凸显华商特色。李院长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谈到我们需要把符合中国文化价值的东西和西方有效的工具、制度融合起来;我们必须反思这两者具体如何融合,而这也是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和全国各商学院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柯荣卿先生从自身实际经历出发,谈到了自己从EMBA教育中受到的启发,那就是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关注管理文化。他认为赚钱、乐在其中、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是文化追求的思路。

 

傅教授从制度和理念两个角度探讨了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李教授认为,中国的商学院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只教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要教人格,教有素质的,有品格的,有道德德行的管理者,这样才能避免管理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然而,道德是可以教的吗?柯荣卿先生认为,学校教育教的是有必要的,可以将知识和技能给大家,但是要浇灌一个人的思想,可能需要后EMBA的思想。



最后是嘉宾和听众的互动环节,台下听众就自己在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中的问题当面请教各位嘉宾,场面十分热烈。就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和社会管理的体制对华商管理文化的影响如何的提问,傅教授认为,关键看看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整个企业界道德情操是否可以不断的提升,中国企业家和全世界的企业家来往时是否能获得尊重。

 

而另一位听众就教育部门该为MBA在中国的成功落地做些什么向李院长提问。李院长首先肯定了我们对此需要主动的做点什么。他提出,我们首先要清楚需要,要了解本土企业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整个在大中华文化背景的企业需要什么。最终,我们还是要落脚到教育上,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透视现象后面的规律,我们要了解MBA,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格、素质、知识结构。他还从傅老师讲的“智、仁、勇、强”来谈MBA教育需要培养的素质。他认为,全国的管理学院商学院对此事的共同关注非常重要。

 

曹景行先生接下来提出,中国自己发展成功有没有形成中国特色或取得更好发展的可能性?对此,柯荣卿先生认为在中国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经营管理上无疑具有独特特征,但关键是我们如何积累,如何理论化,最后反过来传输到国外去。他相信未来20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定会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的东西会被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对于儒家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性,是否需要更新的问题,傅教授做了精彩的回答,并强调人心向善的哲学理念。对于MBA教育的适应性问题,以及MBA考试科目的问题,李院长也为提问的听众给予了解答。他个人认为MBA工作具有特殊性,要承受压力,确实具有判断合适不合适的必要,而且他认为所有的职业都要做测评。

 

最后,来自安徽大学的听众提问柯总:第一个是,执行力既要靠制度也要靠沟通,制度和人情如何更好结合;第二个问题是在巨大压力下,如何保持更好的心态。柯荣卿先生从自身创办企业的经历出发,谈到对制度的建立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对执行力有很大影响,执行力除了制度要合理,要经得起其他企业的比较之外,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东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听众的第二个问题,他谈到前面所提到的三个经商指导——赚钱、乐在其中、以此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他认为如果有这样的目标和想法,遇到矛盾挫折的时候心态会较容易调整过来。



    然后,曹景行先生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他说到,在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提出问题也是关心华商文化的教育,实际上也是关注国家的发展。现在是MBA教育,华商管理文化理论建树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家带着问题一起来关心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最后,第十二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EMBA高峰论坛之“华商管理文化与教育”分论坛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取得圆满成功。

官方网站:http://edu.qq.com/zt2011/12MBA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