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第十二届MBA发展论坛人物专访-采访同济大学第六届MBA联合会主席―覃维引;副主席―张灵芝和崔麒元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7-01  点击次数:2298

记者:本次论坛的“四海一家·华商时代”主题,您们觉得“华商时代”的提法,是恰逢其时还是为时过早?

 

张老师:我觉得是恰逢其时,之前也和其他的老师探讨过这个主题的具体含义,刚开始我理解的“华商”以为仅仅指的是华侨的商人,后来听了整个大会的讲座,我觉得本次论坛所提出的“华商”并不是局限于华侨商人,而是整个大都华的商人,就像一个大的集中圈子一样的。

 

覃老师:我觉得“四海一家”的主题是切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追求是大家庭的合作与共赢;而“华商时代”该主题的提出,我个人认为还有些稍早,当然我并不是说因为稍早就应该摒弃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知道“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提出这样一个华商时代的理念是很正确的,但是华商时代以后的路还很长,作为MBA的成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理念上的准备和行动上的准备。

  

记者:那您们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华商时代了吗?

 

张老师:我觉得我们已经处于华商时代,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华商比如有徽商、晋商、浙商等,特别是第一冲出世界的温州人——浙商,在经济全球化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过去,外国人看中国商人觉得是很落伍的,只是跑龙套的角色,现在外国人觉得中国商人是很有头脑、很有作为的。

 

覃老师:我觉得到底是不是已经处于华商时代,应该看这个华商时代所蕴含的内涵是什么。如果从中国商人在全世界所占比例、中国在世界上所占的经济份额及中国商人所从事的领域而言,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预示着华商时代的到来,但如果从中国在世界所占的相对份额和中国经济本身的质量而言,“华商时代”的提出还为时过早。刚才我也说了“华商时代”的提出是有些为时过早,但我认为本次论坛主题的提出是为了迎接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而准备的,总之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过程中锻炼我们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记者:作为理工科的同济大学,可否简单的介绍一下贵校的MBA教育或者MBA项目以及理工科背景给MBA教育产生了是什么影响?主要特色是什么?

 

覃老师:同济大学的MBA项目是依托于原有的同济大学的优势项目,比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规划在全国都是很强的专业领域,依托这样的优势项目,使得MBA教育有专业的理工科背景,但是我们的MBA教育并不局限于此,理工科学校的背景给我们带来的务实的精神、“同心同德同舟楫”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在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我们希望立足于原有的优势科目,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打大的铺垫与突破。

 

崔老师:正是因为我们有理工科的背景,在这个高的起点上,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项目管理和土木工程在全国是响当当的,MBA教育在优势专业各个方面资源的配合下,那相信我们在这个专业一样可以做好。我们不要求全,但我们一定是精的,一定是专业化的。

 

张老师:我们学校MBA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我们除了依托于理工科的大背景,同时还依托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背景,我们MBA教育的下步战略计划是走国际化路线,正如李从东教授所说的,现在都在争取国际定位,目前我们学校刚刚通过AMBA认证,可以说是为国际化路线迈出了一个大步,相信我校还将继续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