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暨南大学2011年EMBA夏季班开班典礼(三)――感受“国学”的阳光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7-13  点击次数:2511

暨南大学2011EMBA夏季班开班典礼(三)

感受“国学”的阳光

方创熙

 

 

弹指一挥间,阔别大学校门已经二十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日感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似乎缺少理论的支撑,自己的知识结构亟需完善。为了拓展思路,提升自我,今天,我重进校门,很荣幸成为暨大2011EMBA的新学员,在这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感想。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忠信笃敬由此成为暨大之校训。为了领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管理的融会,我来到了暨大。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了感受这段历史与畅想未来,我加入了暨大EMBA

今天是我国建党九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祖国,一个繁荣强大国度。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贪污腐败、教育危机、贫富悬殊、道德缺失、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复杂的世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人们从制度层面上的思考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眸。对百年来反传统思潮与实践的反思和检讨,逐渐形成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思潮,其本质上是对当代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重建的深入思考,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使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焕发其独特的光彩,更显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是改革更加理性发展的表现。

因此,国学的热潮随着时代的脚步快速走来,声势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强。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就“国学热”回答记者提问,归纳起来是:国学热是历史反思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营养源,是我国执政党的重要的政治文化资源。

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中提出,要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特别是文化的反思,从制度文化和非制度文化的反思。显然,并不是经济上去了社会就一定和谐发展,文明程度就一定提高。社会需要持续发展,经济繁荣的核心是文化,经济实力的提高最终应转化为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文明则主要表现为国民素质的提升。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继承并赋予时代的精神。

对中国与世界来说,和平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树,也是今日我国主动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渴望和平、憎恶战争的特性,我国古代的儒、道、墨、兵等各学派的和平观,至今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提出,到“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的树立,再到“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承诺,和平理念一脉相承,不断完善,昭示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本文作者方创熙同学在参观校史馆后现场留字

我们在这里学习“国学”的现代价值,吸收国学中的精髓,涤荡心灵,提升自我修养,丰富理论知识,使自己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快乐的工作、生活中,谱写家庭、事业与社会的和谐乐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国学”春天的勃勃生机,领略到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暨南大学2011EMBA广州(2)班  方创熙

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