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之道――访2011级EMBA(1)班学员、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执行总监谢志良

发布人:韩双蔚 发布时间:2011-10-24  点击次数:2484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之道

      ——访EMBA111)班学员、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执行总监谢志良

 
                                          

初次见到谢志良的时候,他正在走廊的座椅上休息,得知要采访他的时候,他微笑着起身,欣然答应,给人一种干净练达的印象。我们在走廊的一处玻璃桌子旁坐下。他坐在藤椅上,身子往后一靠,便侃侃而谈。出身工科的他少了几分工科生的内蓄,而多了一份自然和洒脱。

 

在角色转换中思考、学习、提升

 

同每一个来读EMBA的学员都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一样,谢志良已经有了13年的工作生涯。但比较特别的是他并未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从一而终。在十余年中,他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期间经历了三次职业角色的转换。

 

第一次是他从重庆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到大亚湾核电站工作。初次步入职场,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者转变。第二次则是在大亚湾工作了三年之后,他转而进入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投身地产业。在香港和黄,工作了有三年半后,随后又进入深圳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直至如今。

 

谈到这些转变,谢志良笑着说:“其实每一次转变都是很被动的。”谢志良是一个将家庭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的一个人。他一直期望工作地点离家不要太远,尤其是在家里有了孩子之后。他希望在下班之后,能够照顾孩子。而在香港工作明显是有悖于这种期望的,这就促成了他最后选择在深圳工作。虽然他将这种转变归于一种“被动”的接受,但很明显的是每一次的转变或者离开都意味着失去原有的一切业已得到的东西,稳定的工作、高额的薪酬,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经验在一个新的领域将很难完全用到。要做出这种决定,是必须有一种勇猛的精神的,而且要对未来有一定的预想。

 

很明显,他得每一次转变,跨度都比较大。从核电站到地产再到信托投资,每一次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看这些差异的时候,他认为它们之间其实并非完全不同。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必然要依靠原有的基础。而且在转换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未来的工作需要什么,而自己可以提供什么,所以在转换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对象。然后再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是一个层级提升的过程”,他说道,“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很需要历练,专业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协调才是至关重要的。”要弥合这种差异,融入到新的环境,他认为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而刻苦的程度则决定了适应的快慢。

 

“要坐下来想一想,为将来做一个准备。”

 

     谈到将工作暂时放下,来读EMBA的原因时,他说道:“无论在任何行业,(这么长时间的)实际操作经验已经够了。但是外在的形势在发生变化,而系统性的理论很难在工作中总结出来。虽然实操中你可能会用到,但是很难将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这是工作的缺陷。”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每个季度在回顾过去的决策和执行的时候,都会是不完美和有缺陷的,都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就需要向其他的同学学习,找出问题的症结。

 

另一个原因则是职业的惰性。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已经是不错了。但是作为职业经理人,是进一步走下去,一竿子插到底,还是另起炉灶,拉起一支新的队伍,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我需要静下来两年,好好思考,去从前辈的酸甜苦辣的经历中去学习、思考。”这种学习对他来说,将会是对过去的十几年工作的总结,同时也为一个新的开始做好准备。

 

    至于选择暨南大学读EMBA,谢志良是在考虑了很多因素后决定的。首先要学习环境好,这一点北京、上海、广州的学校都符合。再者,离家近仍是他抉择的重要参考。他定居在深圳,生活在深圳,工作在深圳,希望学习也可以在很近的地方。广州自然成为最终选择。而选择暨南大学,则是看中了其“华侨大学”,更为国际化的特点——“这会让它有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开放的思路。”

 

管理者要“德”,管理要“尽”

 

对于职业经理人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谢志良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品德。“职业经理人是拿别人的钱为别人做事儿、给他人挣钱。别人把钱交到你手里,最担心的是用的好还是用的不好。有才无德,风险会很大。不光要讲德,而且要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其次,要有才华,要清楚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过往的经历是否符合要求;同时,管理的思路要逻辑清晰,要具备创新能力,对同行竞争要具有敏感性。最后是貌,就是要平等对待对方,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要做到恰到好处,一方面要不卑不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对方,使双方的关系处于一个最舒适的位置。

 

谢志良认为,管理的精髓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用人最为关键。“现在很多都喜欢找跟自己性格类似的人,我正好相反。因为那样很容易导致看问题的片面化。”他认为同类人在一起,考虑一个问题都会从同一个或者类似的方向去考虑。那种一致同意的事情,谢志良不会轻易同意,他会选择找每个人去深入了解。“一片赞叹声之下必定有陷阱。屁股决定脑袋。做投资的希望利益最大化,做审计的希望没有风险,做财务的希望付钱越晚越好。那意见怎么会一致同意呢?”说到这里,谢志良畅怀地笑了起来。所以说,“带有瑕疵的决定是最佳的决定。所谓瑕疵,是内部经过严谨论证之后,有反对声音的。没有完美的决策,只有比较合理的决策。”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用物。他以信托为例,所谓“物尽其用”就是能够将钱恰好基本为我够用,这就可以了。

 

/职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