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暨南大学2011EMBA(3)班学生讲座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24 点击次数:2049
选择——暨南大学2011EMBA(3)班学生讲座
林凌同学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发言人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于“选择”的五点思考。一是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他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向大家形象地讲述了人生中的种种选择:就读EMBA是一种选择,工作中面临“潜规则”是一种选择,自己逃课是为了回家陪孩子也是一种选择……二是他选择做他必须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他指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必须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成为同一件事。三是选择有时要同时做,要同时选择看似对立的两方面,例如选择自信的同时要选择谦虚,选择追求成就的同时要选择包容,选择利益的同时要选择良心。四是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林凌同学坦言他对于目标的感觉是缥缈的,但我们应在可以感知它的时候去追求目标。五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与此同时,在被动选择后也会有主动选择。有些同学不是很想读EMBA,但被动选择了EMBA之后就可以主动选择认真学习;有些同学不想当班委,但被动选择成为班委之后就可以主动选择对此负责。最后林凌同学总结到,只要我们自己够好,对工作态度够好,以心相待,以诚相待,我们应该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凌同学的分享让大家十分感兴趣,反响十分热烈。徐清波同学对林凌对于选择的大部分看法表示认同,他说到必须做的事要尽早做选择,那么剩下的时间我们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他对目标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指出“长期目标可能是朦胧的,但短期目标应该是清晰的”。
彭锦河同学用了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发现的“布里丹效应”来阐述了选择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好的选择可能就是人生的转折,坏的选择也可能让之前的成绩毁于一旦。然后他从生理和心理上面综合分析了各种选择的结果,引经据典,铿锵有力,引来了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
而任蕾同学把注意力放在了林凌提到的第四点------“目标”上面,她坚定我们在做选择前应该先确定目标,而且目标要有阶段性,有有所取舍。她以自己为例,前10年她的目标是“家庭为主,兼顾事业”,为了家庭她放弃了一些升职的机会,而现在的10年她认为她的目标应该会有所调整了,会把重心稍微往事业方面倾斜。
其他同学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吴佑全同学说到有时候为了长期利益必须要牺牲短期利益,这也是一种选择。何伟文同学则表示选择是智慧孕育的过程,只要拥有足够的智慧,那么选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陈健文同学则从心态出发,认为我们应该抱着认真从容的心态,在选择前认真准备,选择后不要后悔,这样就能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
除了对于“选择”的热烈讨论,(3)班的同学还一致支持在班级里建立一个“绿洲”,因为在有些话不能对同事说,工作的压力也不应该带到家庭里面,所以大家只要感到压力或者困惑,就可以在班里面发泄,同学们都会以一种纯粹的、完全不功利的角度,“苦人之所苦,乐人之所乐”。这个建议已经提出便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赞同。
下午6:20,此次2011EMBA(3)班经验交流会顺利结束,全体同学都表示在班级良好的氛围下,在各位同学丰富而各异的人生经历中,通过不这样经验交流,大家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