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走出去,备才能――访暨南大学2010EMBA浙江班学生、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 陈贤明

发布人:韩双蔚 发布时间:2011-12-26  点击次数:1277


走出去,备才能

——访暨南大学2010EMBA浙江班学生、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 陈贤明

采访/撰稿:许彩兰

 

作为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陈贤明先生非常注重与时俱进,并不断提升自我。一次偶然的机缘,陈贤明走进了暨南大学EMBA,千里迢迢从浙江求学广州,他感觉收获颇多。
 


 

    知识碰撞

 学习知识是人一生的工作。有人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苦学,“头悬梁、锥刺股",讲究的是刻苦。这种学习模式长期以往会产生厌学,让学习变成一件苦差事。第二个层面是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主动学习且学得有趣。第三层为会学,遵循规律科学学习,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是一件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的事情。陈贤明先生平时喜欢去书店购买管理方面的书籍,也热衷于在网站上获得相关资讯。但尽管有如此多的学习途径,他依然认为走进高校、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他认为人往往会被自己的思维局限,同样的知识,因为接收个体的不同,得出来的体悟与见解也会不一样。人需要自我学习,但不能闷头苦读,那样的收获比起不断与有见解的人进行思维碰撞来讲少太多。EMBA班的同学都是在各行各业做得比较优秀的精英,他们的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互相学习进步会比较快。EMBA的课程很多都涉及到实际的被人操作过的案例,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可以启发人的思维,从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宝贵经验。

 

    改变关系处理模式

 良好地处理员工关系是一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融洽、和谐的员工关系,将会在团队中形成互相帮助、协调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如何才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是陈贤明先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课程上,授课老师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员工管理的要点和技能,陈贤明先生则从中总结出对自己实际工作有利又可行的经验教训,他非常欣喜,并认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知识才是EMBA教育的关键。在之后的员工管理中,陈贤明先生合理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与员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站在员工的立场想问题,改变了以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略微对立的局势,赢得了员工的向心力,员工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旧的思维定势被打破,新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理念重组了他在员工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让他更加懂得如何在管理、沟通、纪律、冲突中与员工最终达成和谐一致的向上关系,从而高效愉快地达成工作目标。

 

    移动式课堂

 EMBA是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与其它硕士学位不同的是,EMBA的学员都是工作到一定程度的高层管理者,他们的所学需要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可能会将一个企业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他们非常注重书本理论的可操作性。暨南大学EMBA针对这一特点,不仅请国外的知名讲师来暨南大学授课,还开通移动式课堂,让学生到国内外各大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陈贤明先生觉得,这种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内部的教学模式非常好,能接触到他人正在运用的理论知识。他认为,学习不能做井底之蛙,也不能做小山之王,一定要走出去,开阔眼界多多汲取他人的管理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