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广百,与您同行--EMBA知行团:走进广百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5-30 点击次数:1944
为响应“知行合一”的暨南精神,践行暨南大学EMBA教育“三三制”的先进模式,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在
广百集团纪委书记冼家雄、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亢小燕作为公司代表欢迎暨南大学EMBA知行团莅临交流指导。亢小燕女士是广百的一个传奇人物,历任新大新百货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现任广百股份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经营、品牌和网购业务等。从广百股份目前的组织架构、企业定位、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及百购网做了详细的阐述介绍。
2002年4月30日
对于广百这样一个明星企业,很多同学都是有备而来,在亢总的介绍后,同学们就对广百的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网站——百购网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模式之一。在众多商家都在争夺网上资源的背景下,广百也在2010年正式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创办了属于广百自己的网上商城——百购网。对于同学们都关心的百购网和目前的众多购物网有和何区别这个问题,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亢小燕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解答。她认为百购网最大的特色是与实体店的结合。不仅帮门店做商品延伸,更为实体店的60万会员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渠道。广百的会员们能在百购网上查询自己的积分和优惠,还能享受与实体店一样的有质量保证的商品。百购网现阶段的发展与目前其他购物网的最大区别在于定位清晰,不以盲目砸钱拿规模为目的,更多的是为市场的培育做准备,做为线下相对忠诚的会员群体的补充服务。
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02年上市,对广百股票有较深入了解的09(1)班熊颖晖同学根据广百公开的财务报表,发现广百的营业额从2004年的19.25亿,到2011年实现100亿的突破,但是利润率却是从3.88%降到2.89%感到很疑惑。面对有备而来的暨南大学EMBA的同学,广百副总经理亢小燕通过各类数据,让同学们了解到整个百货行业本身就是属于低利润率行业。随着近几年广百实体店的增加,广百的自有物业占有率降低。在大部分实体店都是租赁开店的情况下,租赁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开支的比重越来越大。基于以上情况,广百近年也在对经营模式进行一些调整。
目前,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八大品牌:广百百货、新大新百货、CBF、广百新一城、广百电器、广百超市、百购网和李占记。12(1)班林俊景同学的疑问是,广百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方向决定走多品牌运行的道路。对于这个问题,亢小燕表示,广百在这方面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统一品牌或是分散品牌都有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是各有利弊。统一品牌虽然能达到力量、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风险及费用的最小化。但是从百货行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各个区域差异大的实情,还是选择了多品牌并行发展的策略。
“随着广深港高铁通车,未来产品发展将出现同城化的格局,这对广百是商机还是危机呢?”对于09(2)班的李钢同学的这个问题,亢小燕显得非常的自信。她的自信基于对百货行业的了解:消费者倾向于在直径
整个提问及讨论的环节进行得很热烈,女同学们也纷纷积极的提问。其中来自09医药班的赵长鹰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她的一次不愉快的网购经历。由于网购的产品和实体店的产品存在货不对板的现象,她想知道广百百购网产品和实体店产品的审查制度是否是一样的。亢总告诉大家,广百有很严格的三审查制度。除了例行的年检、月检及日检,广百还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抽检。如发现有问题的产品,不仅对供应商进行处理,连带采购的人员也进行处罚。对于顾客的投诉,广百更是有严格的制度处理。
广百集团纪委书记,09(2)班洗家雄同学做了总结发言。他分享了广百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广百管理层精英团队的付出。广百的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五色系统”文化:竭尽全力、科学创新发展、讲真话、人才希望及尊重和关爱。他相信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及对企业的归属感的提升,在管理精英团队的推动下,广百股份一定能实现提出的愿景:把广百股份打造成华南领受服务业的领跑者!同时,作为广百的老员工,冼家雄同学感谢EMBA联合会组织本次与广百股份的交流活动,这对广百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检查和拓展学习的机会。
最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郝英奇给本次交流座谈做了点评,他认为广百近年的成功证明了广百战略的正确性。广百的企业文化也与其英文名字GrandBuy相辉映,显示出大气与务实。而作为有着线上线下优势的广百百购网,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大、管理团队的成熟、品牌的进一步拓展,其发展前景也将无比美好。同时,也感谢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对暨南大学EMBA知行团活动的支持!
暨南大学EMBA知行团是EMBA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拓展运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为EMBA同学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EMBA联合会作为EMBA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组织更多的交流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文:沈丹 黄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