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E家

020—85220049
020—85220050
华商领袖

终生学习,回馈社会――访暨南大学2012EMBA(2)班同学、暨南大学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 张仲玲

发布人:韩双蔚 发布时间:2012-11-26  点击次数:1298


阳光明媚的周六早晨,记者坐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走廊上,隐约听见教室里传来老师的讲课,衬得这里格外安静。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暨南大学EMBA课程的培训,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精英人士聚集于此,利用繁忙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为自己加油充电。不一会儿,等到了下课时间,一位优雅端庄的女士徐徐走来,向记者微笑致意。她便是记者此次的采访对象,张仲玲同学。

 

扎根暨大,终生学习

张仲玲与暨南大学缘分甚深。本科毕业后她便来到暨大,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中外合资的钟表厂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总经理秘书后,又在华侨医院从事行政工作,辗转二三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暨大,目前担任着暨南大学出版社教育分社的社长职务。

这三家单位的性质都各有不同,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张仲玲表示相比事业单位的安稳,她更喜爱企业单位的压力和挑战。企业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员工不断充实与提升自己,开拓知识面,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张仲玲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观念,这也是她一向的坚持。本科中文、研究生新闻的她认为自己所学狭隘,即使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要督促自己像学生时代一样虚心勤奋地学习。这也是她参加EMBA学习的初衷。

积极进取,学以致用

虽然只在EMBA上了三次课,张仲玲表示业已受益匪浅。作为出版社分社的社长,她需要更多地积累管理经验,加强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EMBA正好为她提供了这个平台。她尤为欣赏暨大EMBA在师资配置上的灵活性,不光有本校老师前来授课,暨大还会特地请来其他院校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提供最为优质的指导。在学习中,她为自己平日的工作实践积累理论依据,边学边用,及时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为自己的事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暨南大学的EMBA培训不仅仅局限于上课,更有课下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她很注重人脉的积累,在她看来这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忆起以往的工作经历,张仲玲谈到了这样一件事。她在一次沙龙活动中了解到,当时全国高校都准备推行心理学的通识课,市场上却缺少合适的教材。通过教育部确认了这一消息后,她立刻联系一位心理学领域的泰斗人物,在他的支持与参与下,组织了全国各大名校共同编写了一本心理学教材,取得了丰硕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这件事中,她看到了交际的重要性,意识到人际交往也意味着信息的交换与流通,而信息往往是决策的制胜关键。在往后的工作中,她依然坚持着这一观念,鼓励员工走出去广交朋友,做出更多更好的书,传承文化,回馈社会。

盛赞暨大EMBA的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她认为老师讲解案例的时间过多,可以将案例留在课余与学生交流,而在课上更多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我们一个月只上四天课,课堂时间是很珍贵的,希望能尽量多学到一些。”她说。她非常珍惜在暨大EMBA学习的机会。

做好规划,成就人生

谈到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经验之谈,张仲玲特别强调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过去她总想着把事情做好,却没有“做对的事”的意识。所谓的“做对”,是指做符合人生目标与规划的事。她认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对自己的条件、资源、兴趣爱好有了充分的了解,为自己的人生制定较为清晰的发展目标与计划,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她觉得“做对”比“做好”更重要,它会让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正值暨南大学EMBA开办十周年之际,张仲玲也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她希望暨大EMBA能做到更新、更广、更务实,走向国际化。而她自己也会在EMBA的学习中加强管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出版社更好地履行传承文明、回报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撰稿:程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