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
发布人:郑梓峤 发布时间:2013-05-21 点击次数:945
若想探讨国学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我并不否定。但在目前这种政制和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学想发挥自身的作用,恐怕很难。但坚持和求索终究会使其作用得以发挥。
1840年以来,清朝遭遇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过去的天朝帝国沦为西方列国刀俎上的鱼肉,国人为之痛心、学者为之扼腕,自天子到庶民,无不从帝国之方方面面进行反思。从“师夷长技”到师夷政制,再到文化的自我批判,无不竭尽其智力体力,然大厦将倾之势已成定局,不因人力而改变。
一百多年后,中国的GDP开始有强势之态,国人们开始恢复了久违的自信;与百年之前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国人开始从自己的文化找“成功之因”或“立足之本”,然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反,我们难以从文化的根基中找到经济发展的深刻动因,也无法成功的从政治制度设计上发现高超之处;经济的发展,也许还是马克思一语道破天机—“资本的原始积累”,国家财富剧增、民却穷且困。经济的突飞猛进或资本的原始积累固然带来了很多问题,然在这个既不谈问题也不谈主义的时代,还是谈点“国学的复兴”来的安全,一来增加民族自信二来妥帖豪迈。
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复兴在笔者开来,无非三个原因:第一,强化自我认同、塑造民族自信,这多少带点政治的色彩。第二,自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以降,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愧疚之情猛增,对传统的反刍之势开始加剧。第三,我们迷失在中西的文化碰撞中,人们都失去了指引自己生活的价值体系,内心缺乏认同,无法找到“家园感”,物质文明得到了发展而精神文明却贫瘠荒芜,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熟适感。而这些原因,都不是重新探讨国学的历史与未来的足够动因与力量。
今天的国学热,说到底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而何为传统?“传统是保留在现代人记忆、话语和行动当中,对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那一部分过去”,试问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多少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作用?传统文化的批判或断裂自鸦片战争始,从未从像近三十多年的市场?济以来对传统进行如此彻底的摧毁与破坏。如果说传统是“被现代人从过去当中精选出来,是现代人通过对过去的重构或者新构的方式所构建起来的”,那么对传统的一种自由、独立的思考、批判,以及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去重构则更为重要。
传统要复兴,一定需要切合现代人的需求,这就需要当下人们进行挑选与重构,这样的重构必须有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讨论空间。试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才是一个真正的百花齐放的时代,萧公权在其思想史里说道“当时的政治思想,真算得百花齐放,万壑争流。后来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间,都不能出其范围”。由此可见,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争鸣能够健康、有效的进行的重要前提,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开思想之先河,这与当时自由的风气、开放的学术环境、包容的社会心态是分不开的。
同时,中国的传统的发展与变迁也是非常复杂的,所谓国学,是一个难以进行范围限定和定义的概念。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先后经历了玄学、佛学、道教的影响与参与,儒学内部的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天理说与心性说,朴学等等不断的争鸣与衍化成为当今之儒学,因此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反思、批判中的发展前行。 梁启超在论及国学复兴时说,国故之学,曷为直至今日乃渐复活耶?盖由吾伎受外来学术之影响,采彼都治学方法以理吾故物”。儒学后人多以包容心态采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方能有儒家长盛不衰之势。
千年变局的今天,我们的国学会走向何处?在笔者看来,这取决于对我们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与对自身发展的研究与设计。如果知识分子或读书人从来没有进入真正的问题意识谈国学研究、国学复兴都是枉然,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只是形式问题。如前辈学者所言,“百家争鸣”的恐怕只在春秋战国真正出现过,因为只有在当时才真正具备过思想发展的环境——一种自由、开放、包容的氛围;国朝的读书人,也恐怕只在“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时代,有读书人的铮铮铁骨与傲气。后来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当下,都几乎未能超出去范畴。国学要在当下复兴,在笔者看来要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是开放自由的讨论批判环境,二是知识分子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问题意识。
李零在《丧家狗》的开篇谈到,“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认为这是孔子的命运、也是知识分子的宿命。在笔者看来,在今天这个现代的世界里,回到传统无异于作“无功之劳”,而现代火热的国学也无非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境况。传统是回不去了,重构创新又缺乏外在环境;“新儒家”也好,旧儒家也罢,在这个我们已经失去了价值认同和熟适感的时代里,人们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共通感”,我们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散落在这个国度的“丧家狗”,成为“homeless”的又岂止是知识分子、又岂止是没有家园的犹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丧家狗”,生时无处寄托此心,亡后不知见到何人,此岸彼岸都无法安顿其心其身,而这种状态又岂是今天单向度的“国学热”可以解决的。
所以说:今天所谓的国学作用就是使我们现阶段无序的意识形态形成一种方向,使茫然的我们苏醒,召唤着新的道德体系的形成,使中国社会尽早重新建立起符合现代人的真、善、美。
2012(4)班 钟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