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祥:月行一善.................
发布人:郑梓峤 发布时间:2013-06-03 点击次数:604
月行一善
——访暨南大学EMBA2010(1)班同学、E慈善会理事长、大舜集团董事长王庆祥
2008年,在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与琶洲展馆隔江对望的黄金地段,矗立起一座高级酒店——大舜晶华酒店,四星级的装修与服务、三星级的收费,吸引了许多商务人士热棒。2009 年,五星级装修的酒店大舜丽池又在相隔数百米处拔地而起,同样获得市场的追捧。眼光独到的选址、成功的运作、短时间内汇聚的良好口碑,让人对“大舜”充满惊奇,并想一窥大舜背后操盘手——董事长王庆祥之真面目。
13岁开始勤工俭学,做过冲床、电镀,送过报纸;毕业以后,还坚持白天打工,晚上读夜校。早年的独立,让王庆祥懂得努力、坚持,亦懂得珍惜。26岁,王庆祥开始创业,从事眼镜加工出口生意。这是大舜的前身。“舜”是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人物名,在中国具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王庆祥以“大舜”为公司名,秉承“感恩德报”的企业宗旨,在商业的途中一路驰骋。二十多年,从四五个人的代工厂发展到近1400人,客户遍布欧洲、澳大利亚,以及南北美洲。发展至今,“大舜”生产的产品从眼镜到工业用手电筒,业务涉及制造业和酒店服务业,公司已具有不小的规模。
王庆祥认为,人的一生,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有限的;资本和财富只能留在人间,带不走。投资酒店服务业的一个朴素初衷就是,酒店可以为数百人解决就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宿。这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亦是一种责任。“一个公司成立后不是属于老板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获得的利润也不是一个人的,公司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需要照顾到所有的员工。”“家”的企业文化和感恩的心,是王庆祥取得商业成功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大舜营业额下降了20%,但王庆祥并没有解雇一名员工。随着?济逐渐复苏,大舜亦迅速恢复元气,获得新一轮的发展。王庆祥认为,因为没有裁员,所以员工士气还在,生产恢复就很快,在市场出现需求的时候迅速抢占先机。但无论如何,公司发展应归功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将工厂从台湾搬到中国大陆,王庆祥获得广阔的商业视野;而广州的丰富和包容亦让他乐在其中。年近六旬,王庆祥并没有停止求知和前进的脚步;为了能够更好地经营大舜,让自己和企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王庆祥毫不犹豫地报读了暨南大学的EMBA。王庆祥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都同样重要,并且,“暨大的老师很好,专业的讲解让我对管理的认识加深;此外,还结交了一群朋友,充实了生活。”
作为暨南大学E慈善会的理事长,王庆祥发出“月行一善”的倡议,号召暨南大学EMBA同学每人每月捐出100元,投入慈善项目需要。“月行一善”的由来,系台湾一个专为造桥而募捐的民间组织的传统。王庆祥的母亲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王庆祥想借鉴这种方式,让慈善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王庆祥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功,更不认为自己是因为企业的成功才做慈善;他认为,所有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企业都有慈善的要求,慈善就是一种感恩的表达。
“一日暨南人,终身暨南人”。已经结束了暨南大学EMBA课程的王庆祥,携同一群有心于慈善的同学、校友,正昂首阔步地走在暨南EMBA践行慈善的大道上,为暨南人的深刻内涵增添了意义非凡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