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利润区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6-05 点击次数:1245
在学习完李海舰老师的《新战略管理》后,感触很深,收益良多,是近几年来我最有收获的一堂课之一。
我在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深圳分公司工作8年半,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成长为公司的业务总监,成长为100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保险行业里的顶尖成功人士,经常去全国各地去分享成功经验,但近两年我感觉自己收入上突破不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困惑就越来越多,似乎碰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期间我也跟其他总监和这个行业特别优秀的人群做了些深入沟通,发现类似的困惑他们都有。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优秀的人士接触的人群往往更加优秀,他们不仅收入比我们高的多,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比我们高不少,这样就会导致我们这个群体心理失衡,幸福指数下降很快。
但何去何从?我们也不可能放弃这个事业,我们把它比喻成“鸡肋”,于是工作上会出现抱怨,工作中的幸福感从达成目标的高幸福感和成就感下滑到消极应对。
在学了《新战略管理》后,我发现我所处的保险业是符合利润的六大走向的,因为其中一条,利润从实体经济转向虚体经济,我所在的行业正处在利润区,后来我查阅了经济学家陈志武写的《金融的逻辑》这本书,他在书中讲到未来的中国发展金融业是唯一的出路,目前中国金融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6%,而美国这个数据是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在15%以上,也就是说中国要真正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要发展金融业,包括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国际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也证明了政府发展金融业的决心。因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资本的竞争,市场领先可以赢得时间,技术领先可以赢得空间,而资本领先可以二者兼得,经济决定政治,只有拥有一个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多元有序的金融市场才能更好的服务中国的经济,才能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才能更好的支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可我依然困惑?但海舰老师在《新战略管理》里讲到的“佛学三段论”让我有突然开悟的感觉,说醍醐灌顶也不过分。我把保险事业经营分成三阶段:保险只是保险;保险不是保险;保险还是保险。
一、保险只是保险分两个方面理解:1.只会卖保险产品的人是很辛苦的,因为大多数人比较抵触保险,原因是之前的业务员死缠烂打,各户印象很差;2.一些保险做的特别优秀的从业人员,比如我这类,在相对成功后局限在保险领域,而没有看到整个大金融的机会,特别是平安保险的从业人员,因为平安本身就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所有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简单讲就是没有跳出保险看保险。故被局限了的事业抱怨就多。
目前在整个金融业保险的利润是最低的,2010年中国金融业的利润超过10000亿,其中银行的利润占了8000亿,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达到1300亿,超过中国所有保险公司的利润总和。以浦发银行为例,它去年的净利润有近180亿,这个数字超过去年平安人寿和平安产险全年的净利润(去年平安集团的净利润是240亿左右),而且平安保险的盈利能力是排到行业前面的,中国有50%以上的保险公司是亏本经营的.从盈利能力可以理解为什么保险从业人员是金融业里面收入最低的,去年保险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只有1600元左右,比2009年还负增长了近200元,有人戏称“保险比不上保安,更比不上保姆”;当然保险业最顶级的人群收入也没办法跟银行、证券、信托中优秀的从业人员比;比如证券公司中投行部中优秀的投资经理年收入在500万以上是很正常的,顶尖的投行经理收入往往能突破1000万,而这些收入保险中的成功人士就只能想象了。原来我会觉得很不公平,后来我学习《新战略管理》后,我就明白了,因为我们虽然同处金融区,但保险恰是在金融业里的“茅坑区”。
平安这十多年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利润区的过程,平安1988年成立,当时只能卖财产保险,1994年开始卖个人寿险,因为在保险领域,人寿保险的利润比财产保险的利润好得多,平安寿险去年的利润比平安产险高近20倍;而中国80%以上的财产险公司去年都是亏损的。从财产保险到人寿保险,平安完成了第一次华丽转身;之后平安有进军证券、信托和银行领域,现在的平安有保险、银行、投资三根支柱,下辖9个圈子子公司,揽括所有的金融牌照,可以预测其未来将引领中国综合金融的发展,其利润将越来越可观。
上了《新战略管理》的课后,我明白了去有利润的地方去找利润的道理,从而上升到第二个层面:保险不是保险。
二、保险不是保险也分两个层面理解:1.对一般从业人员而言要上升到保险是人际关系的层面,关系是看不见的树根,是核心竞争力;保险是服务品质,产品都是同质化的,服务才能异质化;2.对顶尖保险从业人员而言,保险只是根据地,而整个大金融才是我们的舞台。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A.个人综合理财规划师是职业发展方向;B.公司金融是自我财富突破的最佳途径。
平安的综合金融的战线很长: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业务,基金业务等。其中的投资业务和企业上市的PE项目是最具备财富杠杆效应,比如找到一个合适的准备上市的企业,然后帮它引进风投、保荐人、律师、会计师,之后自己可以投点资,比如投200万,而目前在中国中小版或创业板上市,平均能涨20倍左右,这样四五年一出来就有4000万左右,其实财富的累积,几百万到几千万是个坎,几千万到一亿以上难度并不大,当然PE是有风险的,故在投资上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投资,要量力而行,不能影响生活品质,虽富贵险中求,但要有抗压能力。最好是多找几个项目,分散风险,并寻找更好的利润。
为什么这是保险从业人员中顶尖人群的最佳利润区哪?因为这些顶尖人群手头往往有非常好的企业项目,本着
三、保险还是保险也分两个层面理解:1.不管保险如何变,保险最原始的功能即它的保障功能依然是保险区别其它理财产品最重要的功能,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要碰到的问题,而保险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而财富的传承和避税,在全世界来看,通过保险来做是最稳妥的方法;2.而对于保险业的顶尖人士而言,保险的客户和团队是他们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迈开脚步去做其它的投资项目,保险是他们的避风港。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或者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财富的累积,而财富的累积,必须要找到利润区。利润区的寻找依赖什么?必须依赖新战略思维,战略上必须要有一个宏观考虑,方向上必须要对,否则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
2010(3)班 杨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