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E家

020—85220049
020—85220050
华商领袖

执刀救患、执笔救企、执心思人的三卷书——访暨南大学EMBA13级(2)班同学、富林国际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施谦

发布人:韩双蔚 发布时间:2013-12-21  点击次数:819


  脱下神圣的白大褂,走下手术台,从销售做起,后到咨询再到人力资源,暨南大学EMBA2013(2)班的施谦的人生画卷就此徐徐展开。而今的他是富林国际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岁月的沧桑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更多的是“学到老,活到老”的睿智认真。

 

  本科毕业做了五年骨科医生的他只身来到广州,面对大医院高学历的要求,他选择了转向美资医药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从事销售,那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员,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公司华南、西南大区经理,而后进入吉林敖东公司,担任华南区营销总监。2005年,施谦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在一家咨询公司负责金融、房地产等方面的业务推广,担任副总经理的同时,跟随一些北大、清华的EMBA教授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和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次偶然机会,公司帮助广东正域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做完“全面预算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但是咨询成果在该公司半年多一直无法得到落实,所以他们希望施谦能过去帮忙,这便是他做的第三次选择,施谦最终考虑到自己天性好静和偏向实体企业等因素,担任了该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并在一年内将咨询结果全部落实,让公司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2011年初来到现在的富林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直接参与组建了集团的房地产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使企业从纯制造业向资本运营,完成了产业链升级,开始新的事业征程。

  三次选择,三次转向,对于施谦来说,这些至关重要的决定并不难做,天性热爱学习、学习能力很强的他游刃有余。“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知识够了。”他如是说。与其他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相比,他认为自己的优势或许正在于因为他之前轮换过许多岗位,知道如何配合整个公司的运营来谈人力资源,更能很好地支持公司的整体运作,而非就人力资源谈人力资源。在工作方式上,他主张引导员工,身份更像是教练,一方面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也积极关注员工的发展空间、职业规划、个人生活等方面,让员工自觉自愿、主动积极的去工作。

  施谦一直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系统化、在项目管理等掌握得不够精细,故而决定重返校园,而此时MBA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要,EMBA便成了他的首选。曾经有多年住在暨南大学里,也久闻暨南大学的学科优势,藉此良机,他来到暨南大学就读EMBA。尽管现在才上了四门课,但是知识含量丰富的课程令他已然受益匪浅。一来,学习了国学课后,使他在工作、生活中更加豁达;二来,项目管理、新战略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也让他更有开阔的视野、思路,如新战略管理课程中他掌握了不少做企业战略的趋势和思维范式,以后做战略时对公司会有帮助,而以往只是零零星星了解一些知识。施谦也报名参加了EMBA联合会和慈善团体,对此举,他这样说道:“这是离我最近也令我信任的慈善团体,我希望能通过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过去学西医的施谦现在闲暇时间会去阅读一些中医书籍,如《黄帝内经》等,除此之外,哲学类、人文社科类的书也是他所喜爱的。他告诉笔者,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经理之间的进阶一是来源于你看待公司运营时所站的高度,二是你的人格魅力、人文素质等,五到六年的修炼停顿期往往是很正常的。进修了许多心理学知识的他笑言,“将来我还可以做心理咨询师”。

  采写:王卓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