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汤胤:尊爱故事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0-27  点击次数:1418

 

        尊爱花店此次找上我,纯属过去的缘分,因为团队里有一名以前我教过的MBA学生。最早接到电话的时候也让我愕然—我是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研究的,一个本地属性和时效性极强的街边花店,除了网络上做些营销导流,商业式层面它还能怎么带上“电”?在我之前看来这简直是个被电商浪潮远远抛在身后的行当,即使能做电商,也是非常难,是“专家”、够明智就别去碰。

        不过团队很坚持要用“互联网思维”,既然接了活儿,只好硬着头皮上。引导做了几次头脑风暴,我们居然还真突破了“卖花”的惯性思维,给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99爱情宣言”,目前正在招募一批“追爱勇士”做beta测试。产品本身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卖花”的范畴,套用很流行的话,“我们卖的不是花,而是一份对爱情的坚持”;具体做法我相信也超出了多数人对一个花店的想象,用团队一名90后女孩的说法,“足够惊掉下巴”。甚至在没编码之前,它已经获得了第一笔种子资金。

        教师节前后,“为老师献花”活动亮相,略显粗糙的“传播病毒”设计使得5天内粉丝迅速攀升至近2万人,积累了第一批粉丝,这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任何渠道资源的微信号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一役在圈子内引发了大量的关注,稚嫩的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不知道从几时开始,每逢破千,就有人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引发争抢,欢呼雀跃,让团队也更加紧密。

        读者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99爱情宣言”应该已经公开扔在市场上接受检验了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将来它最终能否走向成功,我认为它背后的商业模式足够引发对商业本质更深层的思考。

        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签名式导师。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此次的“E站成名”团队,我一向都是深度参与。然而这次很特别,与周边世界充满了标准答案的本科学生不同的是,职业教育学生—典型如MBA/EMBA,多数早已成功立业多年,脑子里有着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己一套成功模式甚至理论,而且身家资产都远在你之上,并由此带来的自信满满,说服和说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学界与业界的足位差异,同样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在MBA很多做过导师的教授往往都深有体会,他们执行能力很强,视野开阔,也具有思辨性和怀疑精神,缺点在于很少有人能把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抽象化模型化,并加以推演,这也是江湖医生和医生的区别。实践出身的专家往往倾向于采用归纳法,把多年实践归纳成为一二三四等等观点和理论。但这个对于学界来说逻辑上是不完备的,也是无法演绎推导的,买践起来整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容易失去效用。这时候还是积累多年的科研功底帮了忙,我们将尊爱的模式用系统动力图去表达,帮团队所有成员理清了思路。其后的发展出乎意料,团队成员很快学会了这套思维方式,自已在模型基础上迸发出了无数的idea,并反馈到模型上做推导。有争议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来说服我。我已经不再需要“传帮带”那么辛苦了!

        要知道万事开头难,与大公司现成的团队和制度相比,创业难就难在开头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要能够搭建起一个完整团队协作模式。尊爱从idea打磨到落地,事实上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自己是最早的一拨互联网创业者出身,经历了创业从最早idea到落地再到被腾讯击败的全过程,现在仍然尝试着做些产品。一个团队是如何从混乱无序中逐渐走向正轨,乃至最终如何散伙,我怕是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另外如何在资源奇缺的情况下做互联网产品的敏捷开发和运营推广,事实上我在本科的《电子商务三创买践》等若干课程中已经践行多年。项目进行中同样碰上了类似的问题,可以说此前经验让此项目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总的来说,此次带“E战成名”团队,让我对MBA/EMBA的创业有了更深认识。以往认为MBA或EMBA要么面向大公司就业,要么自己就是成功企业家,与创业不着边。殊不知创意创新创业正在席卷新时期的中国,没有人能够躲避开来。中国整体经济的战略转型,尤其需要鼓励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创新热情和挑战旧规则的拓荒精神。还有近些年互联网的攻城掠地,让很多企业家有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赶不上”的焦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E战成名”这类比赛就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