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孙华妤:人民币将踏着“一带一路”加速远行(市场观察)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2-28  点击次数:1570

     

       作者简介:孙华妤,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有5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学术论文集。
       研究领域:汇率和汇率制度、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问题

       有机构估算,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贸易、信贷、投资合作中,会有一部分以人民币运作。同时,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资本和贸易往来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国家有可能用人民币做为交易货币,甚至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未来这一区域有可能成为‘人民币区’。”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本报记者说。

       跟踪需求有序推进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但专家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根据各国需求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孙华妤说,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属于初始尝试阶段,不可能短时间内取代当地传统使用的国际货币,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当前,人民币大幅贬值或大幅波动都不利于国际化进程,要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才有可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孙华妤提醒,未来在与“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的往来中,要通过贸易和投资做铺垫,加强与这些国家实体经济的往来,要真实满足对方的需求,互利共赢,才会使当地产生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而不能单纯从金融角度贸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5年1月9日)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01/09/content_1519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