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郝英奇:发现巴拿马——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思考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5-11  点击次数:1173

郝英奇 暨南大学教授

        一百多年前,从大西洋出发的航船必须绕过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才能进入太平洋,航运周期很长,商家的运输成本也很高。这时有人设想:如果能够打通美洲地峡,航行路线由“弓背”改为“弓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但只有构想是不够的,在哪里开凿运河?从哪里筹集资金?使用什么技术和工具?怎样协调各方利益,使得工程得以展开?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构想是15世纪西班牙人瓦斯科•科尔特斯提出的,1859年雷赛布领导的法国洋际运河公司首次开凿巴拿马运河,后因恶劣的气候、管理层贪腐和美国人的阻挠而流产,最后美国人动用外交、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获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发权,并于1914年8月正式开通运营。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将原来的航线缩短了15000公里,原本需要20天的航行时间缩短为10个小时,而每艘大型货轮的通行费用不足1.4万美元。这样的便捷通道根本不需要做广告宣传,理性的船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巴拿马运河,而运河公司只管坐地收银就是了。

        发现“巴拿马”,建造一条属于自己管控的“运河”,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节约,为社会带来效率和财富,商家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这是商家梦寐以求的商业模式。“巴拿马”的奥秘在于:

        1.经营者发现了未被满足的需求:航程太远,成本太高;

        2.经营者发现了巴拿马地峡是最容易打通的薄弱环节;

        3.巴拿马运河大幅度降低了航行成本,形成了极具诱惑的价格优势;

        4.在让利于消费者的同时,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实现双赢;

        5.运河公司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是从天然的浪费当中找到了节约的路径,进而来到一片蓝海,尽享渔人之利。

        实体的“巴拿马”只有一个,但抽象的“巴拿马”就不胜枚举了:

        阿里巴巴:马云发现了传统贸易的沟通障碍,搭建了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使得买卖双方自由匹配,货畅其流,马云只收取少量的佣金,却赚得盘满钵满;

        百度:李彦宏发现了信息爆炸带来的检索障碍,于是开发了百度搜索引擎,使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得以“鹊桥相会”,李彦宏在“鹊桥”一侧设卡收费,源源不断的信息给李彦宏带来金山银山;

        紫金矿业:陈景河发明了一种“低品位氧化金矿选矿方法”,使得原本废弃矿渣得以再利用,从废料之中淘出金子来。陈景河打通了黄金冶炼的技术瓶颈,使得大量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紫金矿业获利颇丰;

         UBER:Travis Kalanick发现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和消费者享用专车的需求,但苦于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他构建了Uber信息交换平台,在公司审核注册的私家车司机,一旦有闲暇即可出现在平台之上,接受公司任务;用信用卡实名注册的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APP呼叫司机,车型任选,且无需现金付费。       

         Uber在带给普通市民以“贵族感受”的同时,将闲置的车辆资源“废物利用”,自己收取司机少许佣金即可获得赢利。

        ……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此类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发现需求、打通障碍、创造价值、分享利益,这与巴拿马运河开凿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商业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发现巴拿马”和“打通巴拿马”。这里的“障碍”或曰“瓶颈”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网络平台,或者一种技术手段,或者一种管理机制,或者是一种法律、政策的限制等等。

        暨南大学有历史悠久的商科优势,EMBA旨在打造商界精英,何谓“精英”?见,人所不能见;能,人之所不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也。商者何以达此境界?我不是商者我哪里知道?!你们可以去问马云、马化腾。不过,以我对成功商人的研究,他们都有一双慧眼,能够洞察常人看不到的商机;都有长袖善舞特质,能够整合各类资源,打通通往蓝海的渠道。 “巴拿马”就在那里睡着,等着你去发现、去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