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二代?创二代!——访暨南大学EMBA2015(3)班、宏开集团 执行董事,华悦集团 董事长蔡光华
发布人:韩双蔚 发布时间:2016-08-29 点击次数:1545
“富二代”在当代社会或许是个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社会上,即使有一些人顶着“富二代”的光环,拥有得天独厚的家庭优势,却仍坚韧拼搏,付出较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成就自己非凡的人生和事业。暨南大学EMBA2015(3)班的蔡光华同学便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与其将他定义为“富二代”,倒不如用“创二代”这样的词语描述更贴合。
蔡光华同学现在主要管理两家集团公司,一是宏开集团,是由其父辈传承下来的主营建材贸易结合房地产等业务的传统企业,二是蔡同学一手建立起来的华悦集团,涵盖产业地产,风险投资,资产管理和创客中心等几个新的业务模块。
当谈及“富二代”这个话题时,蔡同学笑着说,“这是一群表面光鲜,内里沧桑的人”。而他在成为一名“创二代”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摘掉别人的有色眼镜,获得别人的认同。在交流过程中,蔡同学提到一个“二代传承”的问题,他告诉我,在接手宏开集团之后,他将不同的业务板块,资源整合,源于父辈,自己又开拓创新。在传承过程中,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让蔡同学印象深刻,因为两代人必然存在传承与创新,但在中国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整个交接和沟通过程却没有那么顺畅,前辈的成功定律使得企业内部缺乏接受新的事物与想法的动力与积极性。他说:“每一次的思想碰撞,我觉得都是很深刻的,因为每一次的碰撞都会有一个折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么企业做到底,其实也是一样的。”大浪淘沙,如何两代友好地交接,以及如何带领原父辈的团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都是蔡同学曾经面临的考验。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蔡同学便已经修读完中国人民大学的EMBA了,如今重回EMBA,也是源于其对自身更深入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跟实际上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当年我是平板电脑的年代,现在是手机移动终端的年代,年代的更新要求我们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也让我有再次回到校园重新再充实自己的愿望跟想法。”
虽然一开始打算报考长江商学院,机缘巧合之下来到暨大EMBA,但蔡同学也因此真正感受到回到校园的感觉,他笑着说,这份感觉比他当时在人大读书时更强烈。在暨大将近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蔡同学也有了不同的体悟:“我也在感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暨大也加入了中国企业的元素,以前我们读的时候,主要以美国跟日本的企业对比,我们在学习阶段,涉及到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有中国的提炼或有中国的事例可以讲,所以现在也有了新的思维,可能讲中国的企业更符合我们的实际。”
谈到修读暨大EMBA带来的改变,蔡同学坦言:“这些改变不可能今天就体现出来,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这个改变是需要一个沉淀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是能够感觉得到改变在产生,这个改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客观的知识方面,比如管理的知识,招收人才的知识肯定对我有益处,因为这些知识更加有科学性,更加有指导性,通过课堂的学习,更加知道现当下一些社会管理体系的理论内容。”
对于EMBA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蔡同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肯定暨大EMBA的师资力量,同时认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带动积极性才是核心。他补充说带动积极性是因人而异,每个老师有各自的风格,特定学生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课程吸引度的高与低。但就蔡同学个人而言,他则更喜欢互动,他认为在交流过程中接受知识会更广阔一点,甚至可能超越书本,吸收书本以外的东西。
出于使知行团更好发展,服务同学的愿望,蔡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其实可以对参访企业加上知行团里面的老师辅助,但是辅助不一定是义务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员有兴趣观摩学习,可以适当地参与其中,这样可能给企业和学员的收获会来得更多。在老师参与辅助之前,学员参访企业已学到一些皮毛,在企业经过老师辅助,焕发新的活力之后,再参访学习,大家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暨南大学110周年校庆在即,蔡同学也表达了他对暨大的衷心祝愿:“因为暨大是与海外学生为主,我对暨大更多的希望是能够立足中华,影响国际,在海外有更加多的暨大优秀学子,在每个片区能够为我们华人添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