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220049
020—85220050

“无为而治” ——记暨南大学EMBA山东联合会会长李宝叶创业路

发布人:陆一飞 发布时间:2019-09-16  点击次数:259

没有企业老总惯有的霸气和指点江山,说起话来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就像邻家的知心大姐,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这就是50岁的李宝叶给人的第一印象。11年前,济南时报刊发过《仅靠九百元起家的“海参女王”》一文,相比当年的干练和拼劲,如今的她又多了一分沉稳、优雅和自信。

暨南大学2015级EMBA山东班同学

暨南大学EMBA山东联合会会长


作为一家全国连锁店超过百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企业负责人,李宝叶有着独到的成功秘诀,除了至今仍然亲自到海场挑选海参外,这位业界知名的“海参女王”已经打造出一套适合金鲁源发展的“无为而治”的管理经营方略。“我的长远目标是打造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八年前的这句豪言壮语已经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创业前传:借900元摆摊起家小渔村里走出的“海参女王”

李宝叶的创业经历,堪称传奇。“1993年与丈夫来济南闯荡时,我只有20岁。”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李宝叶坦言一路走过来的确挺不容易。出生在连云港市赣榆县一个小渔村的她自幼与海鲜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宝叶婚后决定到济南投奔亲戚,但却遭到对方冷眼相待。无奈之下,李宝叶东借西凑了900元,在济南西郊的段店新村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开始自谋生路。

她用剩下的这点钱当本钱,做起了海鲜生意,在营市街、英雄山等地的早市摆摊卖海米、虾皮、咸鱼等。为了抢占摊位,李宝叶每天凌晨两点多就骑着自行车出发。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李宝叶骑着她那辆无闸自行车经过一处结冰路面时摔倒了,腿被摔成骨折,伤疤至今清晰可见。由于讲诚信、物美价廉,李宝叶渐渐有了固定客源,许多酒店到她的摊位上订货。

1995年,李宝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商铺,注册了“金鲁源”商标,经营品种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初涉商界的她缺乏运营经验,虽然生意看上去比较红火,但有几家酒店从李宝叶的专柜赊欠货物却一直不付款,死账一度达到几十万元。这些问题都让李宝叶意识到转变经营思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3年,非典在全国流行,李宝叶决定抓住时机开设海参专卖店。刚开始,很多人劝李宝叶谨慎投资,先开一家专卖店试营。但李宝叶认为做就要做好,要做到产品系列化、服务专业化,让消费者更放心、更方便。她把店面形象、产品包装、品牌管理、宣传策略等,全部按照国内最专业的品牌连锁店标准进行了系统设计,历山路、经十路等4家店先后开门营业。自此,一段关于“海参女王”的商界传奇故事开始发酵。

品质为王:亲赴海场把关海参,产品质量高于国标

李宝叶告诉记者,虽然她自小长在渔村,但之前对海参了解并不多,她也是在经营中边摸索边学习。金鲁源开业之初,为了保证海参质量,她必须亲自到海场收购海参。“养殖户供货之后,企业会对海参进行抽样,同时取一些样品送回济南作产品质量检测,这期间我会一直在海场盯着这批货,防止他们调包。”与老渔民打交道多了,李宝叶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海参放在手里一掂量,就能辨别出年份和品质,这一独门绝技也成为金鲁源确保海参质量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大保证。

“为保证海参的鲜活度,渔民从海里捞上的活海参,只需4个小时就能屠宰完毕。”李宝叶说,在加工工艺方面,金鲁源海参突破传统,海参从捕捞到运输到专卖店销售,严格按照分拣、屠杀、蒸煮、消毒、烘干、分等级、分袋运输等17道工序方能上柜销售。“做产品就是做良心。”李宝叶说,为保证消费者能吃到真正健康有营养的海参,金鲁源海参在加工过程中,绝不使用盐、糖浸泡。为了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金鲁源海参还采取从里到外的烘干技术,这也确保了其海参成品的烘干度。当下,金鲁源已在大连建立了一处深海基地,圈海养殖海参,从源头上保证了海参的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宝叶对品质孜孜以求的坚持为金鲁源换来了数不清的企业荣誉。然而,处于事业巅峰的李宝叶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全面放权给团队,自己则退居二线。

成功密码 :放权团队挑大梁,用爱心感动员工和“上帝”

“我很信任自己的团队,老板如果不能慧眼识珠选好人,是不合格的。”李宝叶告诉记者,她前些年曾经去美国参加一个高级企业家培训班,最后一天的课程是让每一位学员写一篇临终遗言,当时李宝叶写了一篇长长的信,她深感自己平时在管理企业方面事无巨细,还真找不到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她转变思路开始全面培养团队,大胆放权给中层和高层管理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鲁源企业文化。

李宝叶一直教导员工“先做人、后做事、再赚钱”的人生准则。“每天早上员工都会集体朗诵传统经典篇目,大家围在一起讲故事,在活跃氛围的同时加强凝聚力,同时培养感恩心态,真正把顾客当做上帝去尊重,提供优质服务。”李宝叶告诉记者,金鲁源的奖惩机制十分严厉,没有人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敢于坑害消费者。

李宝叶表示,她设计了一整套内部管理体系,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海参是货真价实的。在主抓产品质量的同时,李宝叶在服务上下了大力气。“干海参的泡发很麻烦,我们已经为顾客免费代发海参好多年,无论是否在金鲁源购买,企业都可以帮助泡发。”这项服务大受顾客欢迎,但金鲁源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截至目前,为了帮顾客代发海参,金鲁源已经耗去价值几十万元的纯净水。  

熟悉李宝叶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企业家。朋友或员工有困难,她比谁都热心;遇到经济困难的顾客要买海参给亲人治病,她让员工不收钱或只收一半的钱;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李宝叶一大早就把3万元送到了市红十字会……信奉财散人聚的李宝叶其实有一个长远规划:把金鲁源打造成百年老店。

未来目标:全力打造“百年老店”,诚信和创新是“钥匙”

品质和服务上的巨大优势也给金鲁源带来了丰厚利润,目前,金鲁源已在全国开设了100多家专卖店,其中济南地区专卖店及商超专柜已超过二十家。李宝叶从900元的地摊起家,成功做到了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集团,“金鲁源奇迹”成为济南商界的一大话题。

  “我的长远目标是打造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八年前,李宝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说道,在她看来,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企业更注重形象和品质维护,把金鲁源品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才是终极目标。一位金鲁源员工告诉记者,有一年中秋,一批海参加工时发得过了,虽然没有质量问题,但口感不太好,李宝叶毫不犹豫地弃之不用。不仅如此,即食海参是金鲁源于2005年初在整个行业率先推出的创新产品。因省去了干海参四五天的发制过程、食用简单方便,一个礼盒不过三五百块钱,逐步成为消费者非常钟爱的海参新品。

在李宝叶看来,在商业瞬息万变的今天,一个品牌瞬间崛起并不少见,但在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像金鲁源这样能在十多年时间里一直赢得绝大部分消费者的喜爱,诚信和创新是立足之本,也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

李宝叶女士为暨南大学2015级EMBA山东班同学,暨南大学EMBA山东联合会会长。

  

新时报记者:苏冉

编辑:张鸿儒

校对:亓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