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A20周年“校友·人物志”系列专访—刘晓瑞:人生无非是有了追寻的目标,就去勇于实现的过程
发布人:赖国香 发布时间:2022-07-04 点击次数:61
暨南大学EMBA项目从2002年开启招生,是全国第一批获准开班EMBA教育的高校之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校训引领下,暨南大学EMBA教育二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已有数千位民营企业家、政府和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走进了暨南大学EMBA的课堂。
2022年,正式开启暨南大学EMBA二十周年庆系列活动,包括企业参访、论坛讲座、校友专访等,期望各位同学与校友积极参与、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感受EMBA二十载的无限风光与魅力、共同E往无前所向披靡!
【校友·人物志】
在二十周年庆典之际,暨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与EMBA联合会心系同学、校友,情牵母校,开启暨南大学EMBA20周年E系列活动之校友专访,走访各地同学、校友,分享人生故事,传承优秀校友精神,为EMBA校友搭建共享成长的交流平台。
“校友·人物志”本期专访,让我们走进暨南大学EMBA2010级校友、第一届、第二届EMBA联合会秘书长、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及第三届理事长、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第十届执行会长、深圳市同致行物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瑞,一同倾听她与地产行业、慈善事业的故事。
个人简介

刘晓瑞
暨南大学EMBA2010级
第一届、第二届EMBA联合会 秘书长
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及第三届理事长
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 第十届执行会长
深圳市同致行物业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人生无非是有了追寻的目标,
就去勇于实现的过程》
印象中的刘晓瑞师姐,一头黑长发,圆脸,眼眸弯弯,未语先含笑,有着北方女子的爽朗,又带着些南方女性的温婉气质。开口一说话,又强烈地感受到了狮子座的领导力,她精力充沛,逻辑清晰,极善言谈。在众多师弟师妹眼中,她无疑就是大家的“大家姐”。
在晓瑞姐身上有着一种迷人的平衡感,这是需要一种智慧才可以调和的微妙。工作上,1995年进入同致行公司,在地产行业已打拼了27年;于慈善行业,2003年就开始接触慈善,并坚持走到了今天。
如今的她肩负着众多的责任,除了担任深圳市同致行物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还担任众多社会职务,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及第三届理事长、国际狮子会总会中国深圳D380区创区会员、国际狮子会总会中国深圳D380区上步服务队2022-2023年队长、暨南大学MBA联谊会执行副会长、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第一届、第二届秘书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校友联谊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第十届执行会长、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校友联谊会召集人、暨南大学实践导师、香港岛妇女联会第六届委员会名誉会长等。
一个人,如何可以做到这么多事,达成如此多目标?这要从晓瑞姐恪守的原则说起,她谈起她的行事准则,来自《孙子兵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踮踮脚,有时会将看似不太可能的目标通过努力够到,人生,不就在这一次次踮脚中得到了升华?
#1 见证房地产行业发展三十年
大学一毕业,23岁的晓瑞姐来到了深圳,这是座充满机会的城市,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同致行,因此走入地产行业。九十年代的深圳正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切都是暗潮涌动,一切都是万象更新。
一切都没有固有的法则和经验,年轻的晓瑞姐和年轻的深圳与年轻的时代恰逢其时。
九十年代,同致行在罗湖开发了一个多层住宅区,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人,从档案管理、工程预估算、政府部门的报建,工程对接、水电报建手续等,都要去做,都要去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天都要解决各种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非常考验个人的应变能力,这样的锻炼机会对晓瑞姐来说尤为珍贵。
回想九十年代,晓瑞姐说,当时去政府部门办事还需要排队,透过窗口办事,柜台里的人爱理不理,常常一份文件缺了一项,对方也不会告诉你,你得耐着性子花很多时间一点点补;后面慢慢开始有了叫号服务,到今天可以预约,服务态度也变得更友善。整个行业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分工也慢慢从不清晰到清晰,这些都是晓瑞姐参与并见证的进步与发展。
地产行业的这三十年,经历了黄金时代向白银时代的转变,经历了宏观调控的连番洗礼,确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新时代命题,经历了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跨界化、互联网化的全新嬗变。
到了2022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已持续三年,所有行业都受到挑战,同致行也遇到了困境。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服务商,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限购政策出台,销售量急剧下降;购房门槛提高,专业服务受到了考验;对未来市场的缺乏信心,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下降;各大知名房企频频暴雷,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回款慢,坏账、现金流不畅通已经是地产行业的常态,这个时候要考验企业良好的自循环和抗风险能力。由于提前布局和战略调整,同致行公司在这场硬战中一直在保存实力,同时积极创新,以图获得更大的发展。
受疫情影响,同时也得益于5G普及,互联网迅猛发展,公司积极拥抱新世代。几年前已在抖音等短视频、直播业务发展初期,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就增加了新的业务板块,为转型、丰富业务类型优先迈出了一步,紧跟时代的发展。集团旗下《房产大象》、《老王说房》已在各大平台开了自媒体号,比如抖音、腾讯新闻、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其中腾讯新闻上《老王说房》在同类型知识官中排名居于前列,现在自媒体全平台已经有了几百万的粉丝量,有了这样的基础,未来将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提供平台支持。
如今企业的员工大部分以90后为主,他们是互联网新一代。在疫情最严重的三月,深圳马上要发布封城令,员工们纷纷用1-2小时整理好资料带回家,或者打包走电脑或是打开电脑云共享,这样回到家隔离中同样也能处理工作,外人在新闻中看到的都是真的,企业新生代的员工们是未来。
在公司管理中,企业尽量做到不主动炒人,平时积极培养员工,坚持共成长,营造归宿感和成就感;在项目中,尽量挑选一些优质项目,回款快、现金流为第一要求,从而使企业更好地良性循环。
深圳,一直是晓瑞姐深爱的地方,来了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深圳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充满机遇,充满爱心、充满包容。在这样的城市里,只要你肯努力,遍地都是机会,这也是晓瑞姐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来源。
#2 把70%的时间用来做慈善公益
与慈善结缘,要从2003年说起,国际狮子总会进入中国在深圳创立D380区,晓瑞姐就是首批创区会员。
做了将近二十年慈善,晓瑞姐分享到:“这些年做慈善,体会到做慈善是愉悦的,做慈善的人是会相互吸引的,一群人因为共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在长达二十年的项目服务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人如同家人般的存在,我相当于为自己寻找到了一生的家人。”
自03年开始,晓瑞姐就参加了多次狮子会“光明行”白内障公益复明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走进偏远地区,为当地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每次活动狮子会会委托当地政府联合医院提前筛选患者,做前期基础检查,狮子会携带医疗团队、耗材到当地,每个人都要亲自参与服务。晓瑞姐就在一次次服务过程中学会了多项专业技能,从散瞳、手术器械消毒、眼睛A超、曲率镜检查等服务内容, “现在,我也是个准专业人士了!”,晓瑞姐笑着说道。
说到暨海慈善基金会,因缘还是与暨南大学有关。2010年晓瑞姐进入暨南园深造读EMBA,隔壁班的班长王庆祥同学来自台湾,在花都做企业。每个月有四天会集中上课,课余饭后,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说地,王庆祥同学一直有想做慈善的想法,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想法不谋而合,于2011年共同发起了暨E慈善会,当时只是EMBA联合会的一个慈善俱乐部,在创建之初,得到了当时的学院领导吴菁副院长、凌子山主任、沈丹老师等的大力协助。
经过多年发展,2016年12月,暨E慈善会在广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广州市暨海慈善基金会,到现在,暨海已成为了规范、完善的组织,去年还成立了党支部,今年暨海基金会正在申请成为5A组织,也就是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最高级。
暨海常年有助学项目,最有意义的一个项目是梅州五华暨南樟华小学,从创办组织直到今天,暨海已经在樟华服务了九年。九年,一个学生整个义务教育的阶段,暨海在一个项目上做专、做透,是极难得的。
暨海的每个项目,都需要项目组亲自实地考察,保证其真实性。刚开始,樟华小学的需求只是想申请做操场改善,需要资金十几万。暨海去到当地,发现贫困学生需要助学,就又设立了奖学金。暨海特色项目之一“青冰计划”项目,樟华小学的老师们都在积极的参加,甚至在离开了樟华,去到别的学校也会推荐自己的同事来参加。
暨海以前的项目都是自下而上开展,未来希望能开拓到自上而下,也就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可以帮助筛选、考察对象,接下来到学校的层面,再精准到个人的救助,这样就能更精准、更高效、更广泛的帮助到需要帮扶的对象。
暨海基金会的会员们除了出钱,也须出力、出席、出心。谈到最近感动又惊险的一幕,晓瑞姐讲了这个故事:“今年的助学我尽可能每一场都参加,上个月去往英德益海小学助学探访,当时我一个人从深圳开车出发,车程预计四小时,平时我已习惯这样的行车距离,也就不以为然。但行至韶关翁源段,暴雨倾盆,雨刮器根本起不了作用,高速一片雾茫茫,离出口几十米都看不清。下了高速离目的地还有三公里,水位越来越高,其时助学活动的老师、学生还有我们的会员都到了现场在等我,心里一着急,猛踩油门,想着能不能冲过去,谁知道一冲进去车就死火了,我当时还是很冷静,打给了车行,他告知我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拍照,报保险,等待救援。然后再通知了会场,几分钟后,益海小学的马校长和暨海的陈志东理事带着司机来到了马路对面,看到他们的一瞬间,我感觉他们就像白马王子飞奔而来。后面回想,其实也有点害怕,车刚好在水最深的地方熄火,那个地方又刚好是泄洪区,但当时就没有感觉到危险,就一心想早早抵达现场。”
现在晓瑞姐的生活,将70%的时间给到了公益,给到了校友会,下个月她还将入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离开暨南园十年后再一次选择系统性的学习。
暨海基金会到今年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从一个EMBA校友组织成长到今天,除了离不开学校的关怀,更是来自于全体会员与爱心人士的支持。有一对校友伉俪已经连续多年为暨海助学专项匿名捐款,尤为让人感动与敬佩。同时,晓瑞姐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暨南校友加入进来,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高校校友成立的基金会,同时希望更多校友真正关注到暨海慈善,参与到慈善项目中来,人人有小爱,暨海成大爱。
#3 一入暨南门,终身暨南人
说到与暨南的渊源,还得回溯至十二年前。2010年,暨南大学EMBA深圳招生办的一位老师找到晓瑞姐,想邀请晓瑞姐就读。当时她正好在办公室忙着处理工作,就叫招生老师等一下,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她的真诚感动了晓瑞姐。
进入暨南园,晓瑞姐发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暨南园是个有人性味的地方,当时教育中心的老师们也都很和善,总是轻言细语耐心解答任何疑问,接下来的学习互动中,就与暨南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谈及学校生活,晓瑞姐印象最深的课是胡玉明教授讲会计,他的课生动有趣,想象不到有人能把一门枯燥的学问讲得那么好玩。成栋教授讲《信息管理》,第二天上课分享案例的时候他会将前一天CNN的新闻事件拿出来分析,可以看得出成栋教授是在用心教学,他在与时俱进,贴近时势。学校生活,不仅让晓瑞姐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帮好朋友,一辈子的朋友。
“一入暨南门,终身暨南人。学校氛围这么好,我也愿意为学校付出!“晓瑞姐感慨道。
#4 结语
人生中设定的所有目标并不一定都能达到,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瞄准点。现在的晓瑞姐依然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兴致勃勃地去学习英语,做公益。人生最难的事儿,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一些简单重复的事情,这些事儿属于把人的生命状态,再往上提一个位置,晓瑞姐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无非是有了追寻的目标,就去勇于实现的过程。
暨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
暨南大学EMBA联合会
二〇二二年七月